「弘正储能」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持续构建数字储能新业态 | 36氪首发

文| 王方玉

编辑| 苏建勋

36氪获悉,近日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正储能”)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普华资本领投,其他投资方跟投。

这是继6月Pre-A轮融资、10月A轮融资后,弘正储能于今年内完成的第三轮融资。据悉,本轮融得资金主要用于储能解决方案研发与推广、数字化平台体系化建设和资产运维运营平台搭建。

弘正储能以工商业储能为重点战略发展方向,针对用户侧等各类场景的不同需求都可以提供对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在源网网侧基于电网调度级EMS, 聚焦调频类项目解决方案。

面对快速变化的储能市场,数字化是弘正打造产品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方向。自成立以来,弘正储能持续研发投入,探索数字技术与储能的深度融合,致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储能方案提供商。

弘正储能创始人封安华告诉36氪,工商业储能即将快速进入场景多元化,策略动态化,调度控制平台化的发展时代。而储能数字化能力将决定了企业能否适应行业发展新的态势,赢得下游客户,获得更多的场景资源。

弘正智慧储能管控平台         图片来源:企业授权

据悉,弘正储能2023年6月份在行业率先推出储能数字化体系,且基于储能数字化打造第一款D-Cube工商业产品。目前弘正储能在南京建成了储能数字化研发中心,正围绕“电网安全,储能本体安全,合作方赋能”打造具有行业引领的数字化储能平台。

产品方面,据介绍,借助数字化技术,弘正也构建了储能系统云边端协同体系,能够实现储能电站全面感知、智能诊断、协同控制、智慧运维,可以有效优化系统运行效率,提升系统安全性能。

基于储能数字化平台,弘正能够满足调度平台、交易平台、集成商、资产运营商、售电公司、微电网和园区等各类用户不同动态化场景的需求,将用户侧分散的清洁能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等多种可调节资源聚合起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参与需求侧响应、提供电网辅助服务等,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弘正储能也是国内少数具有全栈自研3S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PCS储能变流器、EMS能量管理系统)能力的企业之一。这一能力可以为弘正带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收益和更安全的产品。

今年是国内“工商业储能元年”,随着全国范围内峰谷差价不断加大,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不断提升,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的红利期。封安华表示,2024年弘正储能将进入自身发展的2.0时代。基于储能数字化的领先优势,弘正储能将围绕储能“运维”&“运营”展开生态布局,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普华资本在新能源及碳中和领域有着深度布局,深耕产业投资多年,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案例包括新能源发电场站,光伏(TOPCON、异质结&钙钛矿电池),智慧能源/电网监测,碳交易,新型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上下游材料体系,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生态,同时在工商业储能及电力市场化处于国内领先的浙江区域深耕已久。此次战投弘正储能,普华资本有望与弘正在技术研发、场景方案及资产运维运营形成产业协同,为弘正储能发展进行产业赋能。

投资人观点:

普华资本投资副总裁陈如锐表示:弘正储能是我们在储能赛道所见过最优秀的团队之一,公司不仅在地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超前的布局,在EMS以及电网交互的认知上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扎实的技术储备。我们相信在行业的冬天,优秀的团队往往能够做到逆势崛起,脱颖而出。本轮普华资本的参与,不仅是在资金层面带来支持,同时还会给予公司更多的产业协同赋能,期待团队和股东们共同努力,为海内外工商业侧、电网侧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摄影分享丨永远是黑夜该多好啊

落日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时间,从黄昏所谓的黄金时间开始,昏黄的天空让人怀念过去,这是一种现在与过去的连接;随着日落,天空变为深邃的暗蓝,街灯却没有开启而沦为背景暗色支柱,这是白天与黑夜的连接,进而可以引出清醒与梦境,再进一步说:理智外在与受锢内在的连接。

而对于夜行也是很有意思,夜行更多说的是深夜行走在无人的街道,深夜可以引申为梦,而无人或看不清的人脸更是加强了梦境的直觉。在无人的街道受锢的自我没有了他者的凝视,于是可以变成在一种轻松自在的环境里,直面自我所谓梦的潜意识,再以这样的意识状态对外进行感受。所以,夜行非常有趣。

<内嵌内容,请到原网页查看>

(天冷了,听点冷的)

天亮了(

——来自不知道哪里挖出来的锁泥。

【大阪。日本橋】巷弄裡的矮建物,藏著浪花之城的秘密

渡輪進港,撰稿兼史蹟尋訪
從北九州到關西,渡輪在大阪南港靠岸的那個無人知曉的夏末清晨,搭著塗裝與內裝皆可可愛愛,但因精神不濟沒意願拍下真相的ニュートラム列車,輾轉進入市區。

百工仍未營業,人車在街巷與馬路上幾乎淨空,第一次與這樣的浪花之城打照面,就像疫前的某個情人節,透早的東京,涉谷的交差點只有極少的行人通過,街景清澄到懷疑自己是否置身東京。

出國之前,才剛繳交出「故事StoryStudio」網站的兩篇邀稿,撰稿主題是京阪兩地代表性的高塔與高樓建築,及其與兩者城市發展史的表象與內裡。像是有宗教色彩,也展現世俗權力的佛塔(N重塔、多寶塔等),還有就是近代以降,具有登覽展望性質的高樓或鐵塔。

趁著文字仍在繞樑,兼旅行之便,就順路尋訪一些仍然還在,或已經消失的塔樓地景,例如京都東山的八坂塔,就屬於

閱讀全文

塩原溪谷賞楓記

睽違4年,終於再度前往日本賞楓,抓緊人生體力尚可自助旅行的最後幾年黃金時光,延續四月16天的賞櫻,這次亦排了16天行程,利用全國版的JR pass大幅漲價前購買的14天pass,方便行程的機動性去追楓.
受地球暖化的影響,經歷今年櫻花比往年平均提早10-14天滿開的過程,賞楓行程的規劃亦先假設比往年平均提早7天.
自九月初日本氣象廳發佈今年第一版的紅葉情報,幾乎每週就根據最新情報修正行程.
塩原溪谷是去年從weathernews的紅葉情報就收集到的景點,其期間中の人出高達60萬人,比知名的賞楓景點例如鳴子峡的15萬人,香嵐溪的45萬和彌彥公園的40萬人還多,參考部落客的遊記,確實非常漂亮,他們到訪期間屆於11/1-11/5.就將塩原溪谷列為今年賞楓最期待的景點.

閱讀全文

捷克走跳記|捷克食物口袋名單

在捷克住了第五年,從第一年對捷克食物的排斥(我稱他為適應期),到現在只要有友人來訪布拉格,我都可以輕易地推薦食物給他們嘗試,不只是從我的視角去推薦的,還有這幾年的生活中,被捷克人推薦及洗腦,來捷克應該嘗試這些食物,就像是有外國友人拜訪台灣,每個台灣人一定都有一個食物口袋清單一樣,每個捷克人也都有一份口袋清單。

在捷克我個人最愛的是出遊時被捷克友人帶去吃的生牛肉(Tatarák),第一眼看到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嚇人,即使熱愛生食的我也不例外。

<有些地方會有不同的配料可以拌>

生牛肉會在中間放一顆生雞蛋,旁邊會有不同的香料,必須將生牛肉跟香料雞蛋拌勻,最特別的是店家會附上生蒜及炸麵包,必須將生蒜直接刮在炸得酥脆的麵包上,再放上拌好的生牛肉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