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美妆品牌集体失意,一代网红为何成「弃子」?

文|零壹

编辑|阿至

2023年,国内美妆市场度过了充满机会与压力的一年。

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为5169.0亿元,同比增长6.4%,2025年将继续扩大,有望增至5791.0亿元。国内化妆品消费持续攀升背后,本土品牌和外资品牌却呈现出两种近乎截然相反的境地。

首先是市场份额的赶超。根据青眼情报《2023年中国化妆品年鉴》显示,2023年国货美妆销售额同比增长21.2%,市场份额达50.4%,首次超过外资化妆品品牌。

体现在购买力层面,业内多有讨论的标志性节点是,国货品牌珀莱雅在去年双十一首超欧莱雅,登顶天猫、抖音双平台第一,打破国际巨头连续5年霸榜的传统(上一次还是2017年的百雀羚),包括薇诺娜、可复美、韩束、自然堂等一众国货也均表现亮眼。

有人欢喜有人愁。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复杂多变的消费者偏好,曾经一度引领审美风潮的海外美妆品牌逐渐失去了声音,部分海外美妆品牌接连关闭中国业务,连国际大牌也不例外。

一个月前,LVMH集团旗下高端美妆品牌贝玲妃benefit宣布关停天猫官方旗舰店、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抖音官方旗舰店等线上渠道,新订单截止日期为2024年1月28日。

丝芙兰和平台自营国际业务仍可购买贝玲妃产品

本次暂停运营线上自营渠道,并不代表贝玲妃彻底放弃中国市场。品牌主理人通过询问官方旗舰店客服得知,贝玲妃本次动作意在调整业务规模和发展重点,(线上自营旗舰店)关停后消费者可以前往丝芙兰线上和线下店铺购买其产品。

其实早在2021年,贝玲妃就曾以业务调整为由,逐步撤销国内线下百货专柜,集中运营线上电商及入驻美妆集合品牌丝芙兰售卖,现如今线上旗舰店以同样的理由再次上演撤退。虽然官方口径仍有所保留,但仍有消息称贝玲妃在部分地区的丝芙兰将撤柜,业务调整似乎已经很难改变老牌彩妆“力不从心”的现状。

曾经红遍全网的王牌产品“反孔精英”“蒲公英腮红”和“防水眉笔”,被网友戏称“老三样”,而宣布暂停运营时,贝玲妃线上旗舰店的问答区内都是消费者询问何时清仓降价,令人唏嘘。

海外美妆品牌“撤退潮”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整个国内化妆品市场大盘在前11个月里,零售额同比上涨了6.8%,反观11月份单月化妆品零售额548亿元,则是同比下滑了3.5%。

国内化妆品零售总额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市场周期性波动,渠道和品牌表现进一步分化,海外品牌承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兰蔻、雅诗兰黛、海蓝之谜等头部美妆品牌销售额下滑超10%,日系品牌受核废水事件的影响更为严重。

不只贝玲妃,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海外美妆品牌在国内“熄火”。据品牌主理人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少有17个海外美妆品牌宣布关闭或暂停营业,其中既包括露华浓、倩诗丽等入华超20年的外资美妆,也不乏春雨、伊蒂之屋等网红品牌。

制图:品牌主理人,信息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从上述时间线进程来看,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点相对分散,若以2020年为节点划分,整体可以对应两个大的发展背景。

站在2020年往前看,中国市场经历电商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十年,品牌除了进驻商场专柜,借助线上渠道也能够迅速地完成产品向大众市场的渗透。

品牌和产品,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反之亦然,文化影响力的溢出也体现在了消费号召力的层面。21世纪头十年,在那个没有小红书和种草的年代,日韩、欧美大众娱乐和影视作品在国内的风靡,引领了85、90后一代消费者的审美和时尚潮流,这为当时外资美妆品牌、尤其是日韩彩妆产品在国内的盛行奠定了基础。

韩国影视娱乐红极一时,图源B站

韩流、时尚和国际化等标签叠加,让海外美妆品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导了国内化妆品消费的风向。

时间来到2020年,这个时间点通常被视作新消费元年(虽然现在已经没人再强调新消费了),多元化的消费偏好、媒介渠道和营销玩法让新品牌得以崛起,也让更多海外品牌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但现实是,这之后进入中国的美妆品牌在与一众国货的较量中近乎失声。

群体性水土不服,为什么?

从引领风潮到落寞退场,曾经的成功路径为什么变得难以复刻?

国货崛起和消费群体的代际变迁

海外美妆产品卖不动,因为消费者如今的选择太多了。从上世纪末露华浓入华开始,中国消费者对美的追求持续攀升,但本土品牌几乎一片空白,当时外资品牌来华几乎是降维打击。

如今局面已经逆转。国货的第一波崛起伴随传统电商红利,同期以御泥坊、百雀羚、自然堂、韩后、一叶子为代表的品牌销量迅速提升;2016直播电商元年之后,新渠道和媒介玩法的出现为新品牌和垂直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土壤,以完美日记、花西子、薇诺娜、润百颜等为代表的一批品牌迅速破圈。

日均十几小时的抖音自播是品牌标配

去年,跻身天猫彩妆榜单TOP20的国货彩妆品牌有花西子、毛戈平、卡姿兰、花知晓与INTO YOU等,紧随国际知名品牌之后,占据国内彩妆消费的第二梯队。其中,珀莱雅集团旗下的彩妆品牌彩棠力压诸多欧美品牌,夺得天猫彩妆榜单第二名,这也是彩棠首次闯入彩妆榜单。根据星图数据,彩棠在综合电商平台收获2.2亿元GMV,与名列第一的欧莱雅集团旗下高端美妆品牌圣罗兰仅有0.2亿元差距。

图源彩棠官网

竞争格局生变背后,除了本土企业自身的追赶,也有消费观的变化,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消费者更特立独行,不再看重国际品牌的光环,而是更愿意为创新、功能和体验付费,支持国货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本土品牌和外资品牌,回到了同一起跑线,需要在更务实的层面交锋。

交织的本土化难题

如果只是品牌光环不再,贝玲妃们不至于落寞的如此迅速。上述海外美妆品牌折戟中国,核心问题是本土化运营和产品创新迭代速度跟不上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所谓更务实的层面,可以分别从产品、渠道和营销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美妆行业尤其是彩妆的销售增长,对产品上新速度都有较高依赖。这就要求品牌方既要有精准的市场和消费者洞察力,以迭代产品研发;又要具备迅速测试和反馈的供应链基础,缩短上新周期。

从品类矩阵和上新速度来看,国内品牌的供应链反应能力普遍更强,海外品牌滞后明显。

一个参考是,贝玲妃此前在天猫期舰店的上架产品仅有40款左右,同样以彩妆为主打的花西子在同渠道的在售商品数量是其2倍以上。另一主打彩妆的国货品牌花知晓,则以年上新5-6次超100款SKU的高频次模式而备受关注。

以系列为单位上新,图源品牌官博

护肤品赛道情况也大致相似。以同样主打敏感肌修护的FAB(美国品牌,被称为平价版lamer)和薇诺娜为对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显示,2023年薇诺娜备案了共46款产品,而FAB自2022年12月起,在中国市场就再未有过推新动作。

尽管SKU数量的绝对值并不代表产品成功度,但面对迅速变化的消费者,更丰富的产品矩阵和迭代效率无疑能够提高产品跑出的概率,抓住新一轮发展窗口期。

在渠道侧,中国电商发展程度远高于海外市场,销售渠道和模式更加多样和复杂,理解平台规则与玩法以及营销预算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品牌在不同线上渠道的销量和曝光度。

以抖音电商为例,早期直播和短视频电商崛起初期品牌入驻率不高,更适合白牌和主打细分功效/场景的产品起量,这段品牌观望期叠加备案周期、规则和履约时效等客观因素影响,让大多海外美妆品牌错过了新电商拓展的红利。即便到现在,抖音美妆各细分领域的TOP级销售榜单也多以国货为主,海外品牌占比并不高。

另一方面,代理商作为整个美妆产业链的一环,在很多海外品牌拓展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尽管代理在本地化运营层面具备优势,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沟通与决策周期和自主性不足等问题,对价格管控和渠道乱价等问题的处理不够及时,甚至曾有代理商抢注商标引起品牌双方纠纷等问题出现。

春雨退出中国前就是由伸美集团代理

而在营销层面,一个业内公认的事实是,中国在数字化营销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几乎走进了无人区,不论是直播、短视频营销还是图文内容种草,如今都在强调从数据洞察到交易转化的全链路范式。不论是早期抓住图文种草红利出圈的完美日记,还是在线上直播打爆的凌博士,国货们是在真金白银的投放中理解了营销的尺度边界和两面性,爆发过、也吃亏过,如今更趋理性。

反观海外品牌则没有相同的土壤,过去自上而下的品牌传播惯性不灵了,即便是在海外具备知名度的品牌,也很难让今天的消费者直接买单。

例如风靡海外的Huda Beauty,作为美妆博主成立的品牌,此前就在ins等平台上受到追捧,但在国内除2021年官宣选秀明星张嘉元为代言人,吸引粉丝购买后就再没掀起水花,下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就是退市。外来的网红也不好念经,海外品牌在适应国内营销玩法的过程中不够灵活,线上动作也显得力不从心。

性价比当道下的命运分野

前文提到外资美妆的产品上新速度不快,事实上在价格层面,走平价大众路线的产品如今也是国货更具性价比。

据天猫旗舰店显示,贝玲妃一支0.08克的自动眉笔售价为235元、美国Anastasia单支0.08g眉笔售价185元,而国产品牌花洛莉亚一支0.05克的眉笔仅售价15元,就连“哪里贵了”的花西子一支0.08g眉笔也未过百元。

平价线产品定价缺乏竞争力,除了存在乱价等渠道分销问题,归根结底是很多外资美妆企业尚未在国内市场建立起成熟的供应链,在高弹性交付和规模化成本控制方面竞争力不足。

但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本土和海外品牌的此消彼长,更多集中在平价产品层面,而在利润率和品牌溢价能力更强的高端线,目前仍旧是国际美妆品牌的天下。不论是动辄几千上万的lamer、赫莲娜、La Prairie,还是一只口红几百块的Chanel、Tom Ford,目前都没有跑出品牌认知度与其相当的本土玩家。

不过,消费者如今对国际大牌的信任度也在松动。比如被群嘲上热搜的娇兰“量子面霜”,6100元的高价和用力过猛的营销都说明,高端的故事也不好讲了。

竞争加剧,幸存者拼什么?

那些选择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后续命运也有所不同。比如宝洁公司关闭了品牌OPTE,于2023年1月起不再接受新订单。像OPTE、amplitude、ITRIM这类成立时间不长、盈利未达预期的新品牌宣布退出国内市场后,大多直接关停。

另一部分成立时间较久、且多背靠大集团的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吸取了经验与教训,依旧可以聚焦在其他战略性市场。

比如贝玲妃虽然调整了中国业务,但在直播和短视频红利依旧存在的欧美地区,其去年4月拿到TikTok Shop美国站内测资格后开始布局短视频带货,主要销售旗下明星产品。截至12月24日,小店总销量超过8.3万,预估GMV超过200万美元;在美妆个护类小店GMV排行中排名第19(30天内),呈现增长趋势。

整体来看,尽管近几年不少海外美妆品牌因为经营不善暂退中国,但头部玩家对中国美妆前景仍保持乐观,并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消费市场积极调整战略。

尽管最新一季财报业绩增速不及预期,雅诗兰黛集团总裁兼CEO傅懿德仍在电话会中表示,中国是其赢得高端美妆市场的关键所在,“2024财年,我们将继续聚焦推动市场增长,包括恢复美国市场增长,实现亚洲旅游零售库存正常化,并在中国持续扩大高端美妆市场份额。”

为了更好的解决供应链灵活性与产品销量问题,雅诗兰黛在华的首个创新研发中心已于2023年3月落户上海,专注于中国消费者需求,赋予雅诗兰黛更强的本土研发能力,推动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创新,助力长期发展。

采取相同策略的还有联合利华,早在2009年就在上海设立了全球研发中心;2005年欧莱雅的创新和研发中心落地上海;2023年4月LVMH美妆亚洲研发中心揭幕……国际大牌们都在充分挖掘中国市场新机遇,将产品研发中融入中国智慧,通过技术赋能全球市场。这背后都是对中国市场消费增长潜力的长期看好。

当然只关注产品创新还不够,未来海外品牌要如何能够更好地立足于中国市场?

第一,充分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及时判断不同市场的审美趋势,推出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第二,制定更加灵活的营销策略方案,及时跟上国内营销玩法;第三,提高性价比,持续完善供应链,才能快速、高质量的响应国内消费者需求。最后,在国内消费者重视产品效益大于品牌价值的消费观念背景下,品牌重新整合线上线下多渠道种草,升级体验也许是品牌另辟蹊径脱颖而出的新方向。

而对于本土品牌来说,拓展全球化影响力也是下一步目标。

此前欧美顶流歌手打雷姐(Lana Del Rey)意外地在ins晒出使用花知晓的照片,品牌借用这次明星声量,让国内被称为“美丽废物”的花知晓在海外拥有更多粉丝,外网评论纷纷求购;也有部分国货品牌将国内电商渠道成熟的玩法和模式反向输出,做海外官网,入驻Shopee、Lazada等网站经营的风生水起。

曾经,海外美妆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无可撼动,如今一众海外美妆品牌纷纷撤退的背后,是中国消费趋势的变化与中国品牌质价比的崛起,这也让越来越多海外品牌重新思考并调整入华策略。品牌全球化趋势之下,中国本土美妆企业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HUD,注意汽车智能化的这块短板|汽车Gallery

文|徐蔡钰

编辑|李勤

全系无HUD的小鹏,车主长期在讨论:“买电车是不是一定要有HUD”,未提供HUD选配的ET5更是成了许多蔚来车主的遗憾,而全系标配HUD的理想汽车曾明确表示:“我们希望HUD不仅仅是辅助,而是让它彻底替代仪表盘,驾驶员只用看前方就够了”。

HUD对驾驶安全的正向作用毋庸置疑,在时速120的高速公路上,低头看一眼仪表盘的功夫,车辆已经行驶33米之远,减少驾驶员的低头动作,无疑增进了行驶安全性。在导航等更多信息加入后,不少使用者表示,除了复杂路口,基本不用低头分散注意力了。并且,具有一定纵深度的HUD,还避免了眼球在远处道路与近处仪表屏之间频繁切换导致的失焦。

看似「绝对」安全的HUD,未能像实体仪表盘般被车企与用户接受,产品力与成本是一大原因。市面上HUD的选装价格在5000-8000元不等,需要在仪表台挖一处“深坑”放置光学组件,并且更换有特定反射介质的挡风玻璃,后期无法加装。而未提供HUD前装选项的车型,普遍被认为是压缩成本。

在这样的成本下,HUD的技术尚不成熟,有些车型HUD显示位置不适,车主仍需在HUD与远处路面间切换,有些车型HUD炫光晃眼严重、导致晕车,更是有些车型HUD有明显模糊、看不清显示的数字。显示的不稳定性,便相当于驾驶安全的不稳定性。

人眼是最敏锐的捕捉器,如果说底盘好坏较难察觉,那么HUD就是不可能骗过消费者的产品。目前HUD仍是野蛮生长阶段,企业自主研发,自查合适后便量产上车,缺乏系统客观的评价与测试体系,而怎样的HUD才算合格好用呢?

小米汽车HUD示意图

光学难题:清晰无重影、画面无畸变

清晰度是HUD的命脉。以92英寸超大HUD为亮点的领克08,在交付后就遇见了HUD的第一道难关:重影、畸变。从实拍图片中可以看到,在驻车状态的歌曲显示界面,左侧文字出现明显重影,且文字的平整度不一,右侧歌名处,括号的两个括弧弯曲度不是同一水准,同行歌词所在水平线的准度也有待加强。

领克08HUD|图源懂车帝网友

领克08搭载的HUD即是目前最主流的产品形式:W-HUD(Windshield-HUD),其原理是通过挡风玻璃这一介质来进行光学反射。由于挡风玻璃通常是不完全规则的曲面造型,加上不同品牌车型所使用的材质不同,如果缺乏适配的参数与角度,HUD很容易出现重影与畸变问题,影响信息显示的清晰与完整度。

怎样的清晰度才足够支持驾驶员的日常使用呢?如方程豹豹5,白天室内环境下,字体显示清晰、轮廓无锯齿状纹路,色彩显示上,室内肉眼所见的饱和度需要足够或者需要偏高,且能明确捕捉转向标识中的色彩渐变效果。室内效果就像投影仪的夜间模式,室内都不清晰,室外只可能重影模糊、甚至被日光掩盖。

图源小红书网友

而在室外道路行驶环境下,明确、清晰但不抢眼,是好用的重要标准。HUD常用色彩红/白/黄/蓝/绿,与天空的蓝/白色、道路路面的深灰/白灰色,以及北方下雪路面的雪白色等高度重合,其所用色彩需与自然物有明确区别。另外,色彩显示同样需要注意信息的层次感,例如HUD中的红色标识,亮度需要略低于前车刹车尾灯,以免造成信息干扰。

HUD图像与真实世界重叠但不突兀的另一个关键是透明度与亮度。HUD普及的一大阻碍便是,人们认为HUD遮挡了道路状况。而透明度与亮度的设定与外界亮度息息相关,白天需要更显眼的效果应对阳光,同样的亮度在晚上则会造成“炫光”现象。

清晰度与色彩问题外,成像距离也是导致眩晕的一大因素。业界普遍认为2D平面的HUD成像距离在2-2.5米为最佳。实际驾驶中,正常跟车距离下,HUD未与前车有重叠为合适距离。

与汽车风洞测试类似,一款优秀的HUD产品在上市前也需要经过多次测试,如在不同光线亮度、不同材质路面、甚至不同视力驾驶员眼前的效果差异,不断测试不断调整,达到最均衡的状态。车型的不同,导致同一供应商产品有着不同的成品效果,品牌对交互与用户体验是否重视,也是HUD效果的前瞻判断因素。

信息与布局是品牌差异,交互性将是新竞争点

在清晰度问题后,信息的布局与显示,便是各品牌各车型的差异所在。

理想汽车HUD|图源小红书网友

理想汽车是「替代仪表盘」的代表之一,其曾公开表示:“我们既然要做HUD,要做替代仪表的方案”。这也就导致其在信息显示上走向「大而全」。从上图可以看出,理想汽车的HUD布局采用三段式,左部为导航信息,可显示方向与详细地图信息,中部为车道与车辆周边环境信息,右部则为车速、限速及档位状态。在更新的版本里,理想汽车还在右部新增了动能回收相关信息。

蔚来汽车HUD|图源懂车帝网友

「小而美」则是另一种风格,保留仪表盘的蔚来走的便是这条路。从图片可以看到,蔚来实体仪表盘内信息较为丰富——电池与续航、导航与道路状况、时速限速与档位、电耗情况及日期温度等。所以其HUD上仅仅显示了时速限速摄像头、导航及辅助驾驶信息。

屏幕的增多,的确给信息布局带来了新的考验,过去实体仪表盘上的功能中,报警与次要的状态信息已被转移到中控大屏,除了最核心的车辆行驶信息是共识外,其余信息都在可选状态。PowerOn的调研中,部分体验过智能驾驶的用户表示,对道路环境信息有强需求,而另一部分年龄偏大的燃油车车主则表示,非常需要时间信息。

导航及其详尽程度、道路与环境等外界信息…传统仪表盘甚至有胎压与实时油耗,再大而全的方案也无法满足所有需求。鱼骨样式的动态导航方向指引、超速HUD变红提示、前车碰撞预警等等,HUD开始不断地拥有生命力,其与驾驶员的交互性开始成为差异化的竞争点。

奔驰GLC HUD|图源小红书网友

如问界M9上搭载了华为自研的AR-HUD,蔚来新发布的ET9用一款全焦段AR-HUD替代了实体仪表盘,拥有更远成像距离、更宽视场角、更沉浸式体验的AR-HUD似乎是HUD的趋势所在。高难度的显示,需要更复杂的光路设计来实现,但更小的体积与能耗才有量产的未来。

2020年,AR-HUD就已成为“最火热”的汽车新技术,然而到2024年,AR-HUD才开始在问界M9等车型上成规模地被交付到消费者手中,并且初次交付版本的AR含量并不算高,更完整的体验还需等待OTA。比起对AR-HUD的期待,让W-HUD普惠更多汽车消费者才是当下之策。

一方面,消费者认定HUD是豪车车、智能车的标配,有无提供HUD是企业智能化能力的体现,尤其新势力品牌,似乎不做不行;但另一方面,在25万元以下的主流市场中,HUD通常被包含在「科技包」内打包售卖,蔚来汽车一般6500元的高昂选配价格,将劝退经济型消费者。

HUD对驾驶的正向作用已无需二次验证。无论是作为智能化第一屏,向上继续提升交互性,还是向下继续降成本提升装载率,HUD都将是大势所趋。

氪星晚报|多位滴滴前中高层加入小红书;软银确认减持阿里巴巴股份;2月9日起,中国和新加坡互免签证

大公司:

千禾味业:2023年净利润同比预增48%—68%

36氪获悉,千禾味业发布公告称,预计公司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9亿元—5.78亿元,同比增长48%—68%。

威孚高科:2023年净利润同比预增1413%—1623%

36氪获悉,威孚高科发布公告称,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7.97亿元—20.47亿元,同比增长1413%—1623%。上年同期,公司因“平台贸易”诈骗事项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16.44亿元的特殊影响,导致2022年度净利润大幅度下降。

菜鸟春节500架次包机包板保障物流照常运

36氪获悉,春节期间菜鸟物流保障再加码,对空运和海运进行重点投入,将使用500架次的包机、包板飞往全球,并智能匹配航班时刻与仓库截单时间,保障包裹高效运输。当飞机落地后,包裹通过海内外100多个口岸的智能清关系统,实现分钟级通关。此外,菜鸟保障速卖通20多国跨境快递时效不降级,“承诺达、晚必赔”标签不下线,海外消费者春节下单,物流照常派送。

商业化全面提速,多位滴滴前中高层加入小红书

36氪独家获悉,原滴滴供需策略负责人吴颖炳(Benny)已经入职小红书,负责部分电商业务,汇报对象为小红书COO柯南。原滴滴顺风车业务负责人张瑞,也已经加入小红书商业化团队,汇报对象为小红书CMO、广告销售业务部负责人之恒。此外36氪获悉,小红书COO柯南出于个人原因已处在休假状态,柯南此前负责的社区业务由创始人毛文超暂管。

小米汽车首批签约的销服合作商据悉共14家

“我们集团已经与小米汽车建立了合作,将主要承接传统4S店(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中的两个S,即销售和售后业务。”1月24日,北京祥龙博瑞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祥龙博瑞)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零配件和信息反馈业务仍由小米汽车负责。据了解,包括祥龙博瑞在内,小米汽车首批签约的销服合作商共有14家,小米汽车也已启动开放城市招募计划。(每经网)

软银确认减持阿里巴巴股份,部分远期合约已完成实物结算

软银集团全资子公司Skybridge LLC使用阿里巴巴股份与金融机构签订的预付远期合约,已分阶段实施,目前已全部完成实物结算(即向交易对手转移股权)。软银决定在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非合并财务业绩中,将12592亿日元(约合611亿人民币)的投资证券收益,记入非经常性收入。这意味着,Skybridge实际已完成减持阿里巴巴股份。(财联社)

新中式糕点品牌“虎头局”母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

36氪获悉,爱企查App显示,1月25日,新中式糕点品牌“虎头局”母公司上海万物有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近日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盛某某以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该公司破产清算,现已立案。上海万物有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注册资本约15.2万元,法定代表人为胡亭,由胡亭、宋欢平、上海饱佑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共同持股。

新产品:

夸克上线大模型新产品“AI PPT”

36氪获悉,日前,依托自研大模型,夸克App推出全新产品“AI PPT”,用户仅需要输入PPT主题,就能在几十秒内生成一份PPT文档。

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推出数字孪生服务Amazon IoT TwinMaker

36氪获悉,亚马逊云科技宣布,通过与光环新网的紧密合作,在亚马逊云科技(北京)区域推出数字孪生服务Amazon IoT TwinMaker。据介绍,Amazon IoT TwinMaker让开发人员能够汇集来自多个来源(如设备传感器、摄像机和业务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结合起来创建一个知识图谱,对企业的楼宇、工厂、工业设备和生产线等现实世界环境进行建模,并通过三维视图(3D)进行可视化呈现。

投融资:

“武汉光钜”完成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36氪获悉,近日,“武汉光钜”宣布完成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此次投资方有宁波甬商实业、湖北省铁路发展基金、长江成长资本、湖南高新创投等7家投资方。融资资金主要用于产能扩充以及公司运营。武汉光钜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研发和生产射频前端BAW/FBAR(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滤波器的公司。

半导体量检测设备公司“谦视智能”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36氪获悉,半导体量检测设备公司“谦视智能”宣布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投资方为沃赋创投、高瓴创投、麒麟创投,禾慕创投追投。对于融资用途,谦视智能表示将在南京设立生产基地,预计可支持年产能300台套高端装备的生产。

“俊丰新材”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36氪获悉,近日,南通俊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乾融控股独家投资,星汉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此次融资资金将用于加大研发投入、业务拓展以及银浆产能扩张。俊丰新材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从事电子材料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光伏银浆材料、元器件电子材料、消费电子材料。

牛肉饭品牌“牛大吉”完成8200万B1轮融资

36氪获悉,牛肉饭品牌“牛大吉”已完成8200万B1轮融资,春涧资本领投,深熊资本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产业供应链建设,支持全国范围的全面扩张。

“汇甬新材”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36氪获悉,膜分离技术解决方案企业“汇甬新材”日前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方广资本领投、晓池基金及宁波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跟投,多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能扩充及产品研发。

今日观点:

外资机构:当前A股市场估值有吸引力

1月25日,在第17届亚洲金融论坛上,惠灵顿管理香港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亚洲投资总监兼香港办事处总监普江宁指出,我们是长期投资者,中国向更加重视质量的方向转型,在高科技、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会有新的机遇。当前A股市场估值有吸引力,但是流动性是信心问题。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首席投资总监及投资总监办公室主管陈敏兰表示,现在对中国投资需要更加关注如何定义敞口规模,如何管理风险,重要性会远超过投资者策略性配置。(证券时报)

其他值得关注的新闻:

2月9日起,中国和新加坡互免签证

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代表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协定将于2024年2月9日(农历除夕)正式生效。届时,双方持普通护照人员可免签入境对方国家从事旅游、探亲、商务等私人事务,停留不超过30日。入境对方国家从事工作、新闻报道等须事先批准的活动以及拟在对方国家停留超过30日的,须在入境对方国家前办妥相应签证。(央视新闻)

我国牵头修订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由我国牵头修订的国际标准ISO/TR11954:2024《使用压缩氢气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方法》近日正式发布。据介绍,ISO/TR11954:2024在完善最高车速测试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加速能力试验以及爬坡试验,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测试方法。该标准的发布提高了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协调的贡献度,同时有助于中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产业走出去。(上证报)

快递包装首部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6月1日实施

记者1月25日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获悉,《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今年6月1日实施。这是关于快递包装的首部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快递包装,设定了快递包装的安全底线和红线要求。(新华社)

海关总署:即日起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俄罗斯猪肉(含可食用猪副产品)进口

36氪获悉,海关总署发布通知,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俄罗斯联邦兽医和植物检疫监督局关于中国从俄罗斯输入猪肉的检验检疫和兽医卫生要求的规定,即日起,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俄罗斯猪肉(含可食用猪副产品)进口。

《何为人类》 一次学校要求青年教师的读书分享

前言:

看到要写读书分享的时候,其实是有一点点小兴奋的。都听了那么多期核市奇谭了,有点想整活,搞点怪书上去,比如《毫无意义的工作》(误)。

但看到要结合教学……再加上这段时间精神状态有所起伏,想着就借此顺便整理整理自己的思绪,把我这段时间看的、想的都“缝合”一下。

正文:

何为人类?

——读《何为人类——GPT书写的人类备忘录》有感

“当我感觉自己是那个被选中的人时,我最幸福。”

“当人们以我为傲时,我最能感受到爱。”……

这些话语,都收录在了这本书中。这是由GPT书写的192个回答,但在看的过程中,一直叩问我的还是它的标题:何为人类?(What makes us human? )

好像与学生们一同探索这个问题是很有趣的一种尝试,也算是一种对“人工智能”的认识,甚至也是对自身的进一步认识。

①上学期的一节课后服务,突发奇想,尝试着以“波普艺术”为主题,带领学生简单体验下AI绘画的强大。起初同学们都觉得很惊讶,很神奇:居然就那么几个字,生成了这样图片!但,渐渐地,教室里开始安静下来,好似感觉到了什么,脸上流露出些许不安。而正当想要在最后给同学们端上“鸡汤”时,下课了。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比较失败的试水,但好在小朋友们好像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②这学期一上来,把第一节课内容的小标题之一,定为了“何为人类”。在简单感知了AI强大的功能之后,毫不意外地,小朋友们都表示出了担忧。但这次不同的是,我们有足足一学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探索,何为AI,更重要的,何为人类。我们在课上知道了,AI能帮助制定旅游计划,能帮助制作PPT,能提供版式设计参考,还能制定营养均衡的菜单……

(糟糕,它好温暖)

③有时候闲着无聊和AI聊天,当我向他要图片时,它还会再多说一句:“给你写了首和图片主题相关的诗。”然后我们就开始聊诗,结果它连一首五言诗都写不好……它又会在我向它要眼睛的照片之后问我:“你能告诉我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永远都会做那个结束聊天的人,并在最后向你送上祝福……

好像AI,渐渐地,变得可爱起来,好像它是我们学习、生活路上的伙伴一样,能够互取其长。

那对现在的我而言,何为人类?

隐约记得在家长会中,徐校长谈到了成绩这一话题,大意好像是:相比于“内卷”取得的成绩,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首位的。可能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在各方因素的加持下,他们好像都成了一个个追求“分数最大化”的机器。而“分数最大化”确是AI算法所最擅长的,它会“想”尽一切办法计算出人们最想要的结果,这也是AI被设计出来的初衷吧——所谓“最大化”,充满理性,冷冰冰的。或许,人在很多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必要去追求“分数的最大化”,尽力而为,不留遗憾就好了……

学习,真的是为了分数么?

曾在课上,在简单了解了AI后,有同学说:“好像学习都失去了意义。”

一次偶然的机会,迷上了一位物理学家,名为费曼。他说:“你知道这鸟的名字,就算你会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去称呼它,你其实对这鸟还是一无所知。你所知道的,仅仅是不同地方的人怎么称呼这种鸟而已。”我把它理解为,相比于它叫什么,它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好像显得更为重要。“名字”的记忆,机器可比我们拿手多了。但这个世界中存在着无限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并且“发现”这个事情,是非常宝贵的、非常个人的经历。因为只有第一次“发现”时,那种“哇,原来如此”的感觉,让人心跳加速,就像是突然间仿佛是第一次看到它们一样的感觉,这些是机器很难带给你的。而现在机器可能能带给我们的,或许是在工作效率提升后,更多的供我们去“发现”的时间。

“为什么笛卡尔要去研究彩虹?”——“我认为,他灵感的来源是他认为彩虹很漂亮。”这是费曼的自问自答。觉得某一个事物漂亮、觉得某一个事物有趣、被它们所感动,这是我们人类所拥有的情感,那就去发现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再发现的过程……有关世界的神秘面纱,正一步步地向你揭开。

(所记录下的“感动”)

最后,“爱”,仿佛是解答这个问题的金钥匙(key)一般。

(让AI画的一个简单的爱心)

爱,是人类一切书写的永恒主题。是选择了与理性最大化对立所书写的人类的赞歌。荣格也曾说:现代人忽视了我们变得如此理性、高效,像是被某些自身无法掌控的“力量”所奴役。我们越是过分追求理性与高效,与AI的潜在冲突也就越发激烈,也就难免变得焦虑与担忧。所以我想好好地以自身的感性去感受。在操场上,在与同学们的奔跑、追逐中,我好像能感受到些什么;在排练室,同学们演奏出的音符环绕在我的身旁,此刻的我,好像又能感受到些什么……

有越来越多的瞬间,我感觉我是一名人类——那个名为“人类”的奇迹。我会因某些事而欣喜、会因某些事而心伤……但这些都不断地在提醒着我,要以人类的身份好好地去经历世间的种种、去感受人与人之间连接、去生活、去爱。

最后,想用看到的一句来自漫画中的话来简单回答一下我所提出的问题,当然,可能并不准确。

只要留下感动,便自会奋起。

当然,这里的感动是双向的,奋起,也是双向的。

在感动的那时那刻,我100%地确信,我,就是人类。

最后的最后,可能这是一篇“脱离现实”的文章。写着写着不免让我想起了《死亡诗社》中的基廷老师,那位跳过所有现实主义诗篇,只给学生讲浪漫主义诗篇的老师。电影只呈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将解决的方案留给了观众。我感谢我的运气,正巧是一所初中的信息科技老师,自己所教的学科仍是一片“净土”,还没被“分数最大化”所占领。希望我能忠于自己的机会、充分利用自己的福气就够了。一个月前,高中的语文老师与我共勉,期望我们能够在现实的世界中绽放“浪漫”的花朵。这浪漫,以我现在的理解,可能就是感动,将感动留给学生,同时被学生所感动。一起努力在课堂上,感受那个名为“人类”的奇迹

谨以此提醒自己,并与各位共勉。

那么,不知这篇文章是不是由AI写的呢?

或者说,有多少是AI写的呢?

PPT里的部分图片是我让AI画的,不过文章倒是自己写的。

(也是直接交给AI来排版了)

碎片化的记忆,构成了我们人类,我们自己。在刚才呈现的各种碎片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象征与意义。在分享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我们都能看到一个个碎片化的画面。好像AI目前还无法自发地完成这一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提示词引导,当然将来可能它们也能(笑)。那么,听了我的分享述后有所感触的大家,同样,十分确定地,也是人类。

后记:

写完这篇文章后颇有一种“燃尽了”的感觉。开始害怕自己再也没办法写出这样的东西;开始隐隐地对他人可能投来的期待产生恐惧。

个人的性格原因好像总会不知不觉地陷入到对未来的叙事之中,开始期待这个叙事能够成立(因而可能导致了年纪轻轻就一头白发吧)。而一旦叙事破裂,最近看到的一句话便很能描述这种感觉:“不切实际的乐观往往下一秒就是排山倒海的绝望。”

好像确实,建立对未来的叙事、开始对未来产生期待可能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做出了选择,意味着就必定会有放弃,而我们并不知道结果是怎么样的。也需要感谢《我们可以坦然接受不可控并尽力而为》和《实用主义救了我》等书籍中充满力量的话语相继出手相救(谢谢!),让我能够继续抱有勇气,在旁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的绝望中重新珍视起一度被忽略的当下。

或许,当下,便是对未来最好的叙事。

我无法前行

我仍将前行

長崎五島列島:福江島旅行誌 (由福岡夜乘太古郵輪抵達)

這是發表在我自己網誌上的兩篇文章,第一次搭乘有寢台的夜間郵輪,前往長崎縣極美的福江島!網誌版的連結附在文章最後面。

1. 2023年7月韓日跨國行:跳島行程船票購買(太古+日本離島篇)

早上航行在五島列島間的太古號

我想這回的旅程,大概會是一輩子坐船時間的總和了吧。以前沒有查詢過日本的船運交通,這次做了功課以後,簡直發現新大陸,距離比較遠一點的城市移動,如果想要省一點錢的話,考慮船運會是一大亮點。加上日本的過夜船還蠻多的,這些長時間移動的船體也都相當巨大,基本上不會有暈船的可能,當然啦,要視風浪狀況可能才能確定就是了,但我這趟到日本,搭的任何船隻都很好睡,而且風平浪靜的幾乎沒有顛頗喔。

跳島利用到的渡輪們

閱讀全文

CES 2024落幕,我们记录了聚光灯外的18个瞬间

文|周鑫雨 苏建勋

编辑|苏建勋

1月12日,为期四天的“消费电子春晚”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落下帷幕。

AI接进PC和家电,汽车长出翅膀,机器人和XR走进医疗、救灾等更广阔的场景……每个展商试图以CES作为世界级的舞台,探寻硬件设备上的“iPhone时刻”。(具体探展见闻,请参阅文章《CES 2024开幕,36氪带你云看展》

前有新品发布声势浩大,但在台前幕后,仍有不少聚光灯外的有趣瞬间。身处CES一线的36氪,为你收集了18个关于展会B面的有趣信息:

一、

耗资23亿美元、占地8.1万平方米的赌城新地标Sphere(国人喜欢称为“大球”),是兵家必争的最佳广告位,也是人们抵达拉斯维加斯后的话题焦点。CES 2024期间,Sphere的屏幕上闪过三星、Google、Intel等厂商的广告。

△周鑫雨拍摄

36氪获悉,Sphere外观的广告费在60-70万美金(含制作),轮播一周。另有展商提到,不少国内的广告商在承接Sphere广告位的合作代理,开出的价格是45万美元,轮播一周,每次长度为10秒。

CES举办当日的广告更是水涨船高。36氪得知:1月9日和1月10日的广告费为110万美元,轮播一天,半小时一次,一次90秒,由Sphere官方制作。

二、

3℃,这是CES的客观热度。

据CES官方统计,在举办地拉斯维加斯,涌入了来自150多个国家的13万参观者。

沙漠性气候,让赌城相较于湿润的硅谷,自带寒意。但一名The Venetian(威尼斯人)酒店的工作人员告诉36氪,从以往几届CES来看,涌入赌城的13万名参观者能够让市中心的温度升高37℉(2-3℃)。

△CES会场中爆满的星巴克。周鑫雨拍摄

三、

本届CES,共有4000家厂商参展,其中包括超1200家初创企业。

AI、智能家居和电器、汽车,是能从今年CES展商数据中总结出的主题。据36氪统计,AI相关展商有690家,智能家居和电器展商有740家,汽车展商有597家。

△CES 2024各类展商数量。制图:周鑫雨;数据来源:CES官方

四、

根据CES官方统计,2024年参加CES的中国企业有1082家。

一名中国参会者感叹,旧金山机场飞往拉斯维加斯的飞机就像国内航班一样,都是来CES的中国人。

五、

相较于几近回到巅峰期的展商数量,一名知情人士告诉36氪,中国展商的展位,其实只有巅峰期的1/3。

根据CES主办方美国消费技术协会CTA的统计,疫情前中国展商的数量占所有展商数量的1/3,今年这个数字降低到了1/4。

六、

1月7日一名在拉斯维加斯生活近20年的华人导游作出预言,1月8日中国城的中餐馆,将因中国人的大量涌入而一座难求。

△CES期间已经预订满的一家中国早餐店。周鑫雨拍摄

1月7日,这份火爆已经略见端倪。当地有名的川菜馆“滋味成都”,即便到了晚上九点,等位的人依然排到了门外。

△苏建勋拍摄

七、

纸醉金迷的赌城大道,云集了The Venetian(威尼斯人)、The Mirage(海市蜃楼)、Wynn(永利)等豪华酒店,是步行就能快速到达各个会展中心的腹地,也是参观者和厂商们争先预订的住处。

△赌城大道。周鑫雨拍摄

一名展商告诉36氪,他们入住的酒店淡季是180美金一晚,但CES期间涨到了1400美金。

12月才订房的参展者们,大多则来晚了一步。36氪获悉,一个200人的CES参展团订不到豪华酒店,所有人只能搬到了离大道车程15分钟的快捷酒店。

八、

36氪获悉,赌城当地的摄影师,CES期间的要价已经超过了5500美金/天(约合人民币40000元)。

△不少厂商都请了随身摄影和摄像;图为索尼CES发布会现场。周鑫雨拍摄

九、

展位争夺战,从2023年1月份的CES就开始了。

申请不到展位的厂商,在Wynn(永利)、The Mirage(海市蜃楼)这些豪华酒店订了总统套房作为“展位”,在门口分发宣传册,招揽参会者。

十、

如何刷存在感?展商们在广告位的选择上,费劲了心思。

比如印有“Nikon”显眼字样的亮黄色尼龙袋,摆满了每个展馆的入口,成了不少观展者的第一款CES单品。

△周鑫雨拍摄

Google,则承包了拉斯维加斯的电车。印有安卓的车身,穿梭在最繁华的赌城大道上。

△周鑫雨拍摄

十一、

TCL是此次CES展区最大的中国品牌,面积近1700平方米。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美国发布会中说到,他1990年第一次到拉斯维加斯观展,隔年TCL成为展商,当时的展台面积仅有9个平方。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苏建勋拍摄

十二、

三星、LG、现代、SK等韩国厂商的声势,今年依然浩大。一名参展者形容,走进如今的拉斯维加斯,仿佛去了趟韩国,“周围的韩语此起彼伏”。

△挂满韩国展商广告横幅的威尼斯人会站中心。周鑫雨拍摄

除了产品和显眼的展馆,开展第一天就让三星、LG、SK三家韩企瞬间被人群围观的,一定少不了空降中央展馆的韩国明星权志龙。

△图源:韩国先驱报

十三、

在万人涌入的威尼斯人场馆连上公共Wi-Fi,需要靠运气。一名参观者在CES期间,只成功连上1次,最后紧急租借了Wi-Fi。

而幸运连上Wi-Fi的作者,碍于一张图都无法传输的网速,最后选择用了自己的流量。

十四、

在中国厂商的展位上,竟然出现了计划2月2日发售的苹果XR头显Vision Pro。中国公司 EmdoorVR 在展位上展出了一款外观可以以假乱真的头显AX162。当然,Vision Pro定价为3499美元,而AX162定价仅500美元。

但想以500美元“平替”Vision Pro,AX162还没有这个本事。UploadVR的运营经理 Kyle Riesenbeck在试用AX162后表示,采用菲涅尔透镜的AX162的单眼分辨率低于1884×1920,相较于采用接近4K OLED微显示器的Vision Pro而言,显示的物体缩放不正,并且机体也更厚重。

△Upload VR的运营经理试用EmDoor AX162。图源:UploadVR

十五、

对不少展商和参观者而言,CES也是与客户、投资人和渠道商建联的大型社交局。

比如,国内某头部基金给Portfolio(投资组合)组了个团,一起逛了CES;有家FA机构在CES期间组织了投资人小范围晚宴,开始前一天在群里说到“报名已经爆满,不接受空降”。

做中间人,也成了一门好生意。一名展商记得,不少销售拿着厚厚一沓打印了几万个经销商和投资人邮箱的纸,开出几万美金的价格,在赌城大道一溜的豪华酒店对展商们守株待兔。

十六、

CES,对不少科技爱好者来说,是搜罗新鲜玩意的大卖场。

PIVOTA的小型飞机可以在展会上直接下单,2024年6月发货。这架小型飞机价格从19万美金起步,但仅限在美国地区飞行。

△苏建勋拍摄

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参观者,在机器人厂商宇树科技的展柜现场下了单。工作人员告诉36氪,宇树一共带来了7条机器狗,开展第一天(1月9日)就被预订了4台:“剩下可不敢预订了,不然用来展示的‘狗’也没了。”

△宇树科技的机器狗。周鑫雨拍摄

十七、

看展这几天,不少人刷新了自己的运动最高步数。

一名参观者在开展第一天将步数刷到了将近3万。他告诉36氪:“朋友以为我去送外卖了。”

十八、

1月12日,CES 2024已至尾声,而2025年的展位,几近尘埃落地。

开展第二日,美国消费技术协会CTA就开放了2025年CES的展位选购。抢展位不仅拼的是厂商规模,还需要凭借参展的备案,即:参加CES次数越多,规模投入越大,积分就越高,越具有挑展位的优先权。

△三星、LG、索尼等大厂,往往拥有中心位置大展厅的优先选择权。周鑫雨拍摄

据36氪了解,在展位争抢大战中,某家中国厂商优先选走了日本企业Nikon常年占据的展位,选位结果一出,现场一片哗然。

埃及旅遊補充包 (旅遊書沒提的事)

埃及基本歷史,怎麼去,什麼時候去,看什麼景點大家上網隨便找就有。我這裡想介紹親身學到的,旅遊書上又沒有說到的東西。
此文章記錄2023十二月底到2024一月初的經驗。

貨幣黑市
以前就知道有些經濟不好的國家會有貨幣交易黑市,可是沒見過埃及那麼誇張的。2024一月正規市場是1美金:31埃及鎊。可是因為埃及政府限制外幣交易,加上疫情跟戰爭衝擊,黑市交易已經1美金:53埃及鎊。

因為埃及鎊不穩定,導致旅遊業相關的價格浮動太大,所以任何旅遊書說到埃及鎊的價格全部聽聽就好。等你去的時候很可能已經變太多了。我老婆買了本2023五月的旅遊書。當時Luxor神殿門票180埃及鎊。我們2023年12月去的時候已經是400埃及鎊了。

買任何東西時候對方開價都是用美金在開價。當

閱讀全文

钉钉个人版上线,推AI写真作画、法律助手等多款AI工具,支持打造专属Agent

文|尚恩

编辑|苏建勋

去年4月钉钉春季峰会上,钉钉“个人版”首次曝光,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内测和改造,2024年1月4日钉钉个人版正式全量上线,iOS、安卓、Mac、Windows四端全面开放。

图源:钉钉个人版

此次,钉钉个人版进行了多次更新,不仅新增“鹿班相机、灵动人像”等多款AI工具,还对AI交互进行统一升级,支持类Siri的悬浮语音交互,用户通过语言交互就能匹配并唤起对应的AI工具。

图源:钉钉个人版

现在,所有钉钉用户点击手机或PC左上角的个人头像,即可切换不同版本体验。

多功能AI上线,自由设计专属Agent

2023年8月,钉钉个人版启动内测,并面向全网开放申请。当时,个人版的特点之一就是支持用户基于“阿里系大模型”自主设定角色化的AI机器人助理,例如程序员AI的问答将生成更专业的软件、开发、编码方面的知识。

这一次,随着个人版全面上线,钉钉也正式推出了AI工具市场灵感Store,目前已上架由阿里鹿班AI团队提供3D渲染、卡通人物等三款图片创作机器人,未来也将会引入更丰富的场景和多模态能力,接入更多的第三方AI服务,让用户实现打造自己的专属Agent。

而在AI工具方面,目前由阿里鹿班AI 、蚂蚁、通义万相等提供的多个AI Agent工具已加入钉钉个人版,提供AI写真、数字分身、AI作画、AI律师等多项服务。

具体来看,AI写真这块,是由阿里鹿班AI上架的一款AI写真工具“鹿班相机”打头阵。

用户通过上传个人照片,鹿班相机就能够快速生成个人写真,20余种风格随意挑选。此外,钉钉个人版还与经典剧集《甄嬛传》做了波联名,上线多款官方授权AI写真模板,用户直接在钉钉搜索“甄嬛传”,即可生成同款形象。

目前一共有7个角色可选,包括甘露寺·甄嬛、甄嬛黑化前后、皇帝、皇后、安陵容和华妃。

图源:钉钉个人版

此外,还有AI数字分身工具“灵动人像”、AI作图工具“涂鸦作画”等AI生成工具。

针对用户不会使用AI的问题,钉钉也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在贾维斯和缪斯的AI绘画中,设置了指令中心,预置300多项Prompt模板库,覆盖对话、协作、编程等多种场景,用户可按照自身需求直接使用或自定义AI指令。

图源:钉钉个人版

除了上述AIGC工具,钉钉个人版还上架了一款由AI驱动的“法律助手”。

法律助手基于蚂蚁通灵大模型、通义法睿大模型,为用户提供专属AI顾问,像知识咨询、法律文书检查、案情分析、文书或办案报告生成等,AI全部都能搞定。

假如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或者法律诉求,后续也支持AI转接真人律师进行响应服务。

图源:钉钉个人版

深度整合知识库,打造个人小模型

钉钉认为,不能被搜索、不能被消费的信息,就不是知识。为了让用户更便捷的搜索本地文件内容,钉钉个人版的“空间”功能对个人知识进行了深度整合。

钉钉个人版采用Block(信息块)设定,将信息的最小单位从“文件”缩小到“信息块”, 且可简易编辑、移动,经实时呈现后组成页面,建立个人的知识库、搭建个人网站、管理工作流、存储管理资料。

并且,所有AI创作的图片、海报等文件都可存储到云盘中,而所有存储到“空间”的内容,AI都能再学习,通过搜索实现AI智能问答,获取并消费所沉淀的知识,逐步建立起个人、小团队专属的知识小模型。

在个人版中,钉钉还整合了“我来wolai”的文档协作、阿里云盘的存储和钉钉会议的能力,用户可以随时发起会议,进行沟通协作。

智能化时代,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每个个体、小团队也是一种组织形态。

钉钉个人版,主要瞄准小团队、个人用户、高校大学生等人群,产品以AI为核心,去除已读、打卡等功能,让用户可一站获取类似Midjourney、Notion AI等各类大模型能力。随着产品的正式上线,以及鹿班AI、通义万相、蚂蚁等第三方开发者与机器人的陆续加入,钉钉个人版将为每一个个体、小团队带来生产力的增长跃迁。

埃及自由行|不該錯失的行程推薦

完整圖文請這邊走 →

揚名世界的134顆石柱森林 – Karnak Temple(卡奈克神廟)

埃及除了人文風情迥異有趣以外,最最厲害的還是深厚的古文明底蘊,境內所擁有的遺址處處是傳奇,代表的歷史意義更是可以直接撼動人類文明根基 ; 而這些古老區域截至目前為止都還在持續考古挖掘中,黑暗的黃沙土下有著太多的未知,而我們旅遊的時間卻是如此的有限。

靜靜感受流動在開放式庭院裡的過去與現在-The Medinet Habu(哈布神廟)

閱讀全文